愛上你的樣子

【摘录/第八篇】《焦点演员 刘德华》——影评部分Ⅲ《与香港电影同呼吸的刘德华》(有删节)

观之:

與香港電影同呼吸的劉德華




文/朗天




黑格爾愛說,哲學總來得太遲。就電影史來說,史家和分析者不也是總得遲來嗎?評論人和理論建構者的謬誤,往往在於把解釋實踐或現象而建構而提出的模型當作實踐或現象的因由。真相因說明太多而隱退,但也正因為它隱退,哲學或觀念便來了。


研究劉德華的其中一個理性模型,便是把他的演出生涯和香港電影發展排列比讀,由於他的多產、他的明星魅力,以及和主流電影類型的密切關係,不少論者都不難同意他多年以來一直是本地電影票房保證的影星之一。說劉德華與香港電影同呼吸,不是作為一個香港電影發展興衰的解釋/因由來接納,而是作為一個論述的參考,提供一個觀念的遊戲平台。






草根扮中產




劉德華嶄露頭角於無線電視的劇集,在《獵鷹》(82)任主角,飾演葉德嫻兒子之前,《千王群英會》(81)、《蘇乞兒》(81)、《孤城客》(82)等劇都是周潤發身旁的小配角(《千》中他是周的保鏢;《孤》中他隨周闖酒喵色財氣關而受困于酒關)。八十年代他參演的電影,不少都帶有他演電視劇的氣味和影子——《英雄好漢》(87)和《江湖情》(87)等英雄類型片中,他繼續和周潤發結緣;《法外情》(85)中,他繼續扮演葉德嫻的兒子。


在八十年代這個香港電影建立本土意識的影業興旺階段,劉德華可以說是以「周潤發模式」作為他的發展特色。簡言之,便是草根本質,卻最終得以中產階級或專業人士的姿勢在銀幕上發揮魅力,儼然是「鑽石王老五」,對應社會由下而上的階層頻繁流動,作為主流電觀眾的期望慾望投射或代入位。(中略)


關於香港有沒有中產階級的爭論,由八十年代持續到今天,仍舊是沒完沒了;其中如何定義中產階級,涉及論者採取社會衝突抑或社會流動模型,也涉及偏重政治經濟架構/生產關係抑或上層建築/意識喵形態。在社會流動——象征權力(波笛爾)的論述裡,草根晉身中產的意識喵形態落差,可隨著文化場域的調整和自我鞏固得以消弭。而主流商業電影,正好便是這個文化場域。






情深爛仔


劉德華在港片全盛期的另一煞食形象是《旺角卡門》(88)和《天若有情》(90)建立的「情深爛仔」/叛逆青年。這亦構成了劉德華角色難逃一死的神話。難免一死,是我成就者形象的浪漫英雄身份。英雄,每每透過目標最終難以達成來顯示其理想/雄心/慾望,透過悲壯的投身、生命的捨棄而完成觀眾對他的仰望及其雄心的肯定。


(中略)而無論是《旺角卡門》的華仔或《天若有情》的華弟,都是地道的古惑仔;不同叛逆背後的階級矛盾和殘酷社會現實,透過浪漫化,在相類的浪子迷思得以安放。




王家衛在《東邪西毒》(94)中以梁家輝代替阿潮,劉德華則嘗試在《天長地久》(93)中完成心願。劉德華之後不斷自己詮釋演繹了這個失落了,但其實不無錯許的角色,企圖令自己和觀眾一次又一次著迷下去。





對應香港影業漸走下坡,加上劉德華的年紀漸長,情深爛仔的故事開始出現了「夕陽無限好」的感慨:曾經滄海,當最美麗的年代已不可避免地消逝,面前的路又怎走下去呢?於是,《龍在江湖》(98)、《賭俠1999》(98)的劉德華便恍要在消失邊緣留下最瀟灑的姿態;相比於《賭城大亨》的意氣風發,《龍在邊緣》(99)的飛龍已面對瀰漫末路降臨的氣息。






大劉德華




香港電影不振,如果劉德華不想伴著香港電影死亡,不止滿足於散發玉山將崩的美感,那麼他便要在電影中轉型。——一方面,他可以榮升作指導後輩的角色,另一方面,則現身說法,闡釋什麼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嚦咕嚦咕新年財》(02)劉德華教大家「牌品好自然人品好」,堅守崗位自然能捱過去的自處道理;《愛君如夢》(02)中,劉德華扮演的其實是甘心向投資者(梅艷芳)委屈俯首的娛樂大亨;《給他們一個機會》(03)則飾演自己,以超然的身份支持新人,欣賞鼓勵,給予機會,而且「功成而弗居」;《金雞2》(03)上承《金雞》(02)的啟發者(「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得㗎嘞」)角色,更索性成為四十多年後的香港特首!


最想不到的當然是《鬼馬狂想曲》(04),片中的垃圾蟲真身原來也是他,全靠他放過劉青雲張柏芝一馬,而垃圾蟲點煙的動作,明顯表現了一種對那情深爛仔的風度懷緬。


當然,也有以劉德華作為香港意識的代表,以其末路宣言本地電影危機的作品;《無間道》(02)的劉建明,放棄固有黑道身份而要做個「好差人」,終於走上《無間道Ⅲ終極無間》(03)的瘋狂之路,仿佛標誌了回歸後港人歸化中國的意願,卻因2003的特殊境遇而遭反彈,險些精神分裂。2003是香港電影陷入前所未有低谷(因為沙士,因為董建華政府引發的民間信心低落)的一年,劉建明最後在草坪瘋掉的場面,出奇地與《旺角卡門》失落了的結局——台灣版結局(華仔沒有死,但已癡呆;表妹阿娥在監獄餵他吃飯)——呼應。(固然這次劉建明並沒有得道照顧,反須面對兩個紅衣瑪麗的「復仇」。)香港電影如日中天的1988年,通過劉德華,仿佛對十五年後的景況作出了預言。


無論劉德華的角色有沒有出路,從影片所見,他的影響力均發揮至頂點。






走向大中華




誰說《龍鳳鬥》(04)不是關於香港電影之死?以港片天王劉德華為代表,無比風光的過去,得心應手偷來換走(以前不少人說港產片都是拿來主義,沒有真正的創意),到了2004年,終於藥石無靈,葬在路邊(!),片末駕車開往堤岸的鄭秀文仍然滿懷憧憬,對應CEPA之後,有人以為港片可以重出生天。


盜生,固然是一個人生魔術師(和杜琪峰前作《暗戰》(99)的劉德華角色一脈相承),也實在集合了劉德華之前所有美麗形象于一身(情深浪蕩的專業精英)。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面對真正的末路,影片的結局只不過為大家留下一個美麗的夢,動人的記憶而已。


香港電影不得不死,但劉德華轉過頭來仍然漂亮!而且還昂然開拓新天!情節跟《龍鳳鬥》有六七成相似的《天下無賊》(04)中,劉德華成功為馮小剛講述一個但願天下無賊的理想。這個夢固然已非香港的。(中略)加上之前的《十面埋伏》(04),劉德華明確已朝大中華明星的康莊大路邁開腳步。

















评论

热度(10)